2024//4/20延平郡王祠 攝影/劉振祥
從西拉雅族吉貝耍部落的《牽曲》開始透過不同陣頭的展現一一帶出臺灣的文化脈絡以及在這片土地的故事。
傍晚時分來自將軍區的長平國小全校一起來參與《踏出咱ㄟ臺灣步》,從臺灣燈會到延平郡王祠踏著我們自己的跤步,孩子們活力自信的表情感染了一旁駐足的觀眾們,跟我們的舞者一起帶動了全場一起《踏出咱ㄟ臺灣步》。
緊接著由主持人蘇大俠把場景拉到戶外的水池邊,臺灣原生的梅花鹿登場與戲曲祖師爺田都元帥的視角串連起臺南的故事。
平埔族西拉雅族婦女吟唱的《牽曲》曲調平穩沉靜滿溢對祖先與土地的感謝,一路來到延平郡王祠的門前,
由瀕臨失傳的竹馬陣接陣,以小戲形式演繹十二生肖,有著先人對動物的崇敬。
再由同安宮五媽婆祖陣接陣,已經不再對外出陣的婆祖陣在了解《默島進行曲》計畫的核心後立刻聯絡成員積極參與,回應我們對土地的敬意。該陣全為男性扮演,踏著極有力量的跤步向鄭成功致敬,演出後帶著十二婆姐保護孩童與婦女的溫暖為在場民眾們收驚,如此純粹敬天地的陣頭展現令人動容。
隨著夕陽落下天色漸暗演出進入默島舞作,從天光到日落轉入夜晚一幕幕的演出在延平郡王祠的古蹟空間中巧妙的轉換,地方的團隊、陣頭讓我們看見在默島舞作中的這些元素與符號是怎麼來到我們的生活中。
演出中還有一個驚喜!大家有沒有發現場內有位熱情的紅衣阿伯?原來是無獨有偶以半身偶詮釋我們生活中最親切熱情的人物呢。
感謝一路以來跟我們在各地發現屬於我們自己跤步地島粉們!一起透過相機捕捉的畫面來回顧我們在臺南延平郡王祠這令人感動的午後吧!
來自將軍區馬沙溝的長平國小,位於漁村的小學校,全校師生人數60幾人,卻是個充滿活力與朝氣的特色小學。創立於民國45年,長平國小培養無數優秀人才。學生文武雙全,各方面都有全方位的發展。擁有三個特色社團: 扯鈴、田徑、排球,對外比賽與展演成績優異。今天,長平國小的師生滿懷歡愉的心情,一起加入臺南400,展現「一起臺南,世界交陪」的精神!
Siraya(西拉雅族)不僅有自己的口述傳說,亦有宗教與祭典,更擁有目前臺灣原住民族最早的文字─新港文,留下豐富的史料紀錄。現為臺南市「市定原住民」係當今泛平埔族群中唯一由地方政府肯認的原住民族。Kabua Sua(吉貝耍聚落) 的祭典保有傳統原味,從未中斷。2008年成為臺南市定民俗活動,2013年文化部審定成為平埔族群目前唯一的「國家重要民俗活動」。《默島進行曲-臺南》特別前往臺南市東山區Kabua Sua向阿立母擲筊杯祈求同意部落族人以牽曲為演出揭開序幕。
竹馬陣是臺南市新營區土庫里土安宮(主祀田都元帥雷海清)的專屬陣頭,「竹馬陣」或叫「竹馬團」,是一個以12生肖為表演形態的南管陣頭,主戲是「陳三五娘野春仔告御狀」,表演有唱、舞和口白。有關其緣起,據說清雍正9年(1731)便來到臺灣發展,隨著地方人口凋零後繼無人,一度停止活動。1995年在地方與學校努力下,於「土庫國小」成立「學生竹馬陣」,延續了「竹馬陣」的香火。近年更與臺南在地傑出團隊磐果舞蹈劇場合作,加入現代舞蹈的肢體訓練持續在臺南各級學校扎根,讓竹馬陣這項重要無形文化資產再傳承。
磐果舞蹈劇場於民國86年成立於台南縣新營市至今,是台南縣內最本土性的舞蹈社團之一。
磐果舞蹈劇場連續在「九三年」「九四年」榮獲「南瀛藝術獎─表演藝術類首選」和「九五年」榮獲『南瀛藝術獎-表演藝術類之舞蹈類傑出團隊』,今年「九六年」榮獲『南瀛藝術獎-表演藝術類之舞蹈類傑出團隊』更評選為舞蹈類『最佳人氣獎』的藝術團隊,除了代表"磐果舞蹈劇場"在藝術總監-趙芳燁多年以來辛苦的經營下,終於成果萌芽了;更證明我們努力的成果再度獲得大家的肯定。
除此之外"磐果音樂舞蹈劇場"更於2006年6月應捷克Kunovice城邀請遠赴捷克參加Kunovice第十三屆國際民俗藝術節,各界反應熱烈,捷克當地媒體爭相報導,佳評如雲,更容獲捷克文化部長接見,為當地帶來一陣台灣風潮。
婆「祖」陣即是民間常見的婆「姐」陣,與臨水夫人陳靖姑及隨伺36宮婆姐之信仰息息相關,據傳是由中國所傳入,為臺灣少見之宗教藝陣。婆祖陣多半集中在臺灣南部,尤其是臺南、高雄一帶,其不僅具表演性,也兼具驅煞辟邪、護佑婦孺、收驚安宅等功能。灣裡同安宮的五媽婆祖陣傳承自新營團,但裝扮、面具、陣式則結合在地文化,如骨傘、七星劍等,是府城唯一的婆祖陣,表演也結合收驚、改運,具文化性與儀式性。五媽婆祖陣是臺南市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兼具文化性與儀式性,風格獨特且地方色彩濃厚,2012年由臺南市政府公告為文化資產。
蘇俊穎團長1989年出生於臺南善化,現居住及工作於臺南。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畢業。 成立蘇俊穎木偶劇團與蘇大俠文創工作室,於國中與國小教授美術與表演藝術。曾獲教育部 藝術菁英培育計畫個人獎優選與團體金牌獎 協助張三李四 用布袋戲拍(拆)MV 榮獲第28屆 金曲獎 最佳音樂錄影帶獎。從小住在善化慶安宮旁,對廟內的彩繪與文物道士科儀感興趣 。因愛看布袋戲也收藏戲偶,憑著對布袋戲的癡迷,加上繪畫專長、語言模仿能力,自創木 偶劇團應邀到處表演。從創作尪仔的造型、舞臺設計、道具製作,一手包辦編、導、演、美 工設計,常一人分飾多角。五音分明為其特色。
無獨有偶創團於1999年,以「無物不成偶」的實驗精神,大力推展偶劇在當代表演藝術裡的自由空間,將情感注入戲偶靈魂,找到人與偶互動的和諧感動。演出以精緻戲偶工藝著稱,形式涵蓋手套偶、懸絲偶、杖頭偶、執頭偶、光影劇場等,獨特的人、偶同台劇場敘事手法,並積極跨界實驗、開發『人』所不能為的無限想像。2002、2009、2017年三度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並屢獲海內外藝術節邀演,足跡遍布歐亞美30座城市,是臺灣最具國際知名度的當代偶劇團。《默島進行曲-臺南》邀請無獨有偶以半身偶的表演方式加入默島演出,演出中可以仔細找找是什麼角色一起與舞者們互動喔!